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PPT课件(第1课时)

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PPT课件(第1课时)1 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PPT课件(第1课时)2 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PPT课件(第1课时)3 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PPT课件(第1课时)4 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PPT课件(第1课时)5 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PPT课件(第1课时)6 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PPT课件(第1课时)7 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PPT课件(第1课时)8 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PPT课件(第1课时)9 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PPT课件(第1课时)10
试读已结束,还剩23页未读,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PPT课件(第1课时)》是由用户上传到老师板报网,类型是语文课件,大小为3.6 MB,总共有33页,格式为pptx。授权方式为VIP用户下载,成为老师板报网VIP用户马上下载此课件。文件完整,下载后可编辑修改。更多关于请在老师板报网直接搜索

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PPT课件(第1课时)文字介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第1课时  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形态优美的中国石拱桥,感受了诗情画意的苏州园林。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人民英雄纪念碑,去瞻仰这座巍峨、雄伟、庄严的建筑,去缅怀伟大的人民英雄。  周定舫(1931—1993),浙江定海人,记者。1953年8月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后来分配到新华社北京分社担任记者。主要从事首都城市建设、工农业、文教、政治等方面的采访,担负过首都十大建筑、毛主席纪念堂等重大报道任务,先后发表几千篇不同体裁的新闻作品。作者简介  人民英雄纪念碑于1949年9月30日开国大典前夕奠基,1952年8月1日建军节动工,1958年4月22日建成,并于同年5月1日国际劳动节举行了落成典礼。1961年3月4日,人民英雄纪念碑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文刊于1958年4月23日《人民日报》,向公众全面介绍了人民英雄纪念碑。本文作者搜集了大量文献资料,踏访工程现场获得第一手材料和直观经验,不断深化自己对人民英雄纪念碑内涵的理解,也不断丰富自己对纪念碑建筑艺术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以明确的主题、清晰的思路对相关材料进行筛选、组织,最终写成此文。写作背景读准字音。瞻仰(  ) 巍峨(  ) 矗立(  )奠定(  ) 镏金(  ) 重幔(  )天堑(  ) 挑衅(  ) 旌旗(  )髻(  )  庑(  ) 正音释义wēichùdiànliúmànxìnqiànjīngzhānjìwǔ解释词语。〔瞻仰〕〔矗立〕〔上溯〕〔挑衅〕〔天堑〕怀着恭敬的心情仰望。高耸地立着。从现在往以前推。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天然形成的隔断交通的大沟,多指长江,形容它的险要。正音释义解释词语。〔永垂不朽〕〔慷慨激昂〕〔丰功伟绩〕〔勇往直前〕〔顶天立地〕(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正气。伟大的功绩。勇敢地一直向前进。形容形象高大,气概雄伟豪迈。正音释义整体感知•审视标题,分清主标和副标。•标题常见作用:暗示文章内容揭示文章主旨体现感情基调点明行文线索整体感知1.课文的标题和副标题各有什么作用?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于1955年6月9日为纪念碑题词。表明作者要歌颂的对象,揭示全文主旨。副标题写出了本文的说明对象,“瞻仰”表现出对革命先烈的万分崇敬之情。整体感知2.朗读课文,划分结构层次,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第1段):突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总体特征,表达作者的崇敬之情。  第二部分(第2~10段):带领读者瞻仰纪念碑,围绕其总体特征展开具体说明。  第三部分(第11段):抒写瞻仰后的深切感受。课文思路点题总领正文(1节)详写碑身浮雕(2—10节)抒写瞻仰感受(11节)渗透着:无限崇敬深切怀念文本研读  1.阅读第1段,找出描写作者瞻仰纪念碑心情和可以概括纪念碑总体特征的词句。作者瞻仰纪念碑心情:纪念碑总体特征:万分崇敬。巍峨、雄伟、庄严。文本研读2.阅读第2~5段,完成下面的问题。 (1)找出体现作者行踪的词语,并说说这部分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作者的行踪: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越过广场→踏着石道→走到纪念碑台阶前→踏上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  按行走路线由远到近的空间顺序来写的。天安门人民大会堂纪念碑东南西北纪念碑台阶前第二层平台东长安街政协礼堂天安门人民大会堂纪念碑东南西北纪念碑台阶前第二层平台东长安街政协礼堂远近按照由远到近的空间顺序介绍纪念碑文本研读 (2)作者站在纪念碑前,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纪念碑结构的?空间顺序。  由下到上:台阶——平台(碑身四周围绕着双层汉白玉栏杆)——碑身(正面题字、背面碑文)——碑身东西两侧上部——碑顶。  先四周后中间:碑身四周——碑身——碑心石。  从正面到背面:题字——碑文。文本研读位置——天安门广场南部。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兴建过程——1949年9月30日决议兴建、举行奠基礼,1952年          8月1日动工。规模——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     达37.94米。(3)这一部分写了纪念碑的哪些内容?文本研读材料——花岗石、汉白玉。结构——台阶、碑身。碑文——三年以来……永垂不朽!造型——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刻着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小碑座的四周,雕刻着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八个大花圈。碑顶是民族传统的建筑形式。(3)这一部分写了纪念碑的哪些内容?文本研读  3.阅读第6~10段,说说这一部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北东西南空间顺序(1839年—1851年)(1911年—1925年)(1927年、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时间顺序文本研读4.阅读第11段,说说修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意义。  人们从纪念碑中可以了解到中国革命经历过的艰苦道路,先烈们的丰功伟绩,中国人民为了取得自由、解放而付出的沉重代价。文本研读  5.作者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后心情产生了怎样的变化?再一次向牺牲的英雄们默默致敬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  这篇说明文以瞻仰者本人的活动顺序为主,空间顺序为辅,对人民英雄纪念碑进行了全面且具体的介绍,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人民英雄的无限崇敬和深切怀念之情。按顺序找出第4至9段中体现纪念碑结构组成部分的词语。总体由下而上:汉白玉栏杆——碑身正面(题字)——碑身背面(碑文)——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小碑座)——碑顶——(大碑座浮雕)说明纪念碑的结构基本上按照由低而高、由下到上的空间顺序,但为了表达内容的需要,把碑身东西两侧上部的装饰花纹和小碑座四周的雕刻花纹集中起来写,阐释花纹的象征意义,可以加深读者的印象,寄寓对先烈的崇敬。碑座总是在碑身的下面,这是众所周知的,不会引起误解。大碑座四周的十块大浮雕是本文说明的重点,作者另列开来进行说明,为的是突出中国革命经过的艰苦道路,先烈们的光辉业绩和为了自由、解放中国人民付出的巨大代价。人民英雄纪念碑销毁鸦片烟1839年金田起义1851年(东)人民英雄纪念碑(南)武昌起义1911年五四爱国运动1919年五卅运动1925年人民英雄纪念碑(西)南昌起义1927年抗日敌后游击战抗日战争时期人民英雄纪念碑(北)热烈支援前线欢迎解放军胜利渡长江解放战争时期十块大浮雕是按照方位的顺序加以说明的:这一部分的说明顺序:这个顺序正好与浮雕中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相吻合。从碑身的东面起,依次到南,到西,到北(正面)为什么在浮雕上反映这八个历史事件?因为这些历史事件最能代表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者和反动势力时做出的反抗和斗争。人们为什么要修建纪念碑?为的是让更多中国人了解中国革命经过的艰苦道路,先烈们的光辉业绩和为了自由、解放中国人民付出的巨大代价。

关键字:

  • 页数:33页
  • 大小:3.6 MB
  • 编号:14591
  • 类型:VIP资料
  • 格式:pptx
  • 提示:数字产品不支持退货